于展绥
问:于展绥
答:于展绥,学者,编辑家。男,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经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ASIAN STUDIES,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博士生,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化、当代思潮。 已发表论文、论著近20篇(部),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撰稿人之一。著有《于展绥文集》。
于展绥,《分裂的语言与畸变的社会--《中国一九五七》的语言学解析》(Split Language and Distorted Society -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China in 1957)摘录:“《中国一九五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物质性"以及它巨大的力量并在文本中成功地展示了它.实际上,《中国一九五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文本形式的创新性:它是一部真正运用语言学理念创作完成的小说.在整部小说中,"语言"本身(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物、情节)成为文本的核心.”。
于展绥,重要作品目录:
酷评家:刻舟求剑的新故事 [ 2003年第1期 ] - 其主要观点作为"学界主要论点"被《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3期,石家庄)摘编转载。
世贸大厦废墟:现代性的巨大伤口 [ 2002年第2期 ] - 被收入光明出版社的专集《人文备忘录:2001》
分裂的语言与畸变的社会 ──《中国一九五七》的语言学解析 [ 2002年第1期 ]
《粤海风》
灾难片是关于文化的重要尺度 [ 2002年第6期 ]
宠物热:顺从、异化与种群认同 [2003/05]
《范柳原忏情录》:在忏悔与矫情之间 《社会科学报》2002年12月,上海
“私人性”的限度 [2002/03]
从铁凝、陈染到卫慧- 兼谈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降中国当代小说女性意识,《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西安
现代小说:陪伴生命伤痛时刻 [2002/05]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语文建设》2002年第9期,北京
“另类”言行中的真 [2001/11]
手机中的道德问题 [2002/10]
“吴杨事件”与爱国精神 [2002/05] ( 多维新闻社转载快照 )
浅论文学语言与应用性语言之差异, 《应用写作》2002年第8期
参与撰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负责"张爱玲"等章节的撰写工作.
于展绥,《分裂的语言与畸变的社会--《中国一九五七》的语言学解析》(Split Language and Distorted Society -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China in 1957)摘录:“《中国一九五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物质性"以及它巨大的力量并在文本中成功地展示了它.实际上,《中国一九五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文本形式的创新性:它是一部真正运用语言学理念创作完成的小说.在整部小说中,"语言"本身(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物、情节)成为文本的核心.”。
于展绥,重要作品目录:
酷评家:刻舟求剑的新故事 [ 2003年第1期 ] - 其主要观点作为"学界主要论点"被《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3期,石家庄)摘编转载。
世贸大厦废墟:现代性的巨大伤口 [ 2002年第2期 ] - 被收入光明出版社的专集《人文备忘录:2001》
分裂的语言与畸变的社会 ──《中国一九五七》的语言学解析 [ 2002年第1期 ]
《粤海风》
灾难片是关于文化的重要尺度 [ 2002年第6期 ]
宠物热:顺从、异化与种群认同 [2003/05]
《范柳原忏情录》:在忏悔与矫情之间 《社会科学报》2002年12月,上海
“私人性”的限度 [2002/03]
从铁凝、陈染到卫慧- 兼谈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降中国当代小说女性意识,《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西安
现代小说:陪伴生命伤痛时刻 [2002/05]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语文建设》2002年第9期,北京
“另类”言行中的真 [2001/11]
手机中的道德问题 [2002/10]
“吴杨事件”与爱国精神 [2002/05] ( 多维新闻社转载快照 )
浅论文学语言与应用性语言之差异, 《应用写作》2002年第8期
参与撰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负责"张爱玲"等章节的撰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