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展会,最多服务,最深解读,就在好展会!

烟台市第九届城市规划展

时间:2011-10-04   来源:www.haozhanhui.com   

问:烟台市第九届城市规划展
答:展览时间:2006年10月19日至28日
展览地点:烟台国际博览中心

远期规划至二零二零年的未来烟台将在第九届城市规划设计展上惊艳亮相——六大组团的科学划分,为烟台中心区界定了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经济布局;杂乱的烟台老港区旧貌换新颜,成为集商贸办公、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海滨胜地……规划展不仅向市民描绘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未来烟台,更向市民提供了投资、置业等诸多前瞻性信息:滨海东路的规划开发,标志着城市中心的延伸;白石村、建昌街等老居民区的[变脸],显示着一些地段巨大的升值空间......

沙盘展示:
  呈现烟台新姿
  进入规划展现场,1100多平方米的巨大沙盘便映入眼帘:南至莱山机场,东到牟平,西至开发区平畅河,集中展现了至2020年烟台主城区的规划建设情况。
  通过沙盘,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烟台中心城区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规划以天然河流、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各城区,形成芝罘、莱山、开发区、福山、牟平、八角等六大组团,构成多组团、多核心的滨海带状组团城市结构。其中,芝罘组团是以行政、文化、商贸金融、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中心区,规划人口规模为90万人;莱山组团是以文教科研、高新技术为主的功能区,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牟平组团是以旅游度假为主的综合功能区,规划人口规模为25万人;开发区组团是以工业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规划人口规模为30万人;福山组团是以工业、物流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规划人口规模为25万人;八角组团是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主的新港城。规划人口规模为10万人。
  巨大的沙盘还向市民描绘了未来烟台的诸多发展靓点:
  城市对外交通 烟台区位条件优越,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连接华东、东北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市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目前烟台市区有德龙烟铁路、蓝烟铁路。烟大铁路轮渡目前已建成,中韩铁路轮渡项目正在论证。青荣城际快速轨道线路沿蓝烟铁路接入,与济青高速铁路形成便捷的出行系统。沈海、荣乌高速公路,204、206国道、208、210、802省道等干线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烟台港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由芝罘湾港区和西港区组成,承载着以港兴市的发展重任。莱山机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国际机场,国家重要的干线机场。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采用快速路组织组团间的大运量快速交通,辅以城市主、次干道疏解,形成“两轴四联”的快速交通结构。
  城市绿地规划 烟台是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国家园林城市”,由自然山体、生态保护区、组团间绿带和城市公园组成了“一环、三片、五带、十七园”的绿地系统结构。
  市区河流众多,从西至东主要有平畅河、黄金河、柳林河、柳子河、夹河、逛荡河、辛安河、鱼鸟河、沁水河,是烟台城区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发展规划 烟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富有山海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市域以“千里黄金海岸旅游长廊”为背景,以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以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依托,形成“一心九组”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滨海休闲中心,包括烟台山、东炮台山、滨海景区、第一海水浴场,集中展示了烟台海滨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开埠文化、海岸风貌。
  “九组”是指芝罘岛景区、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烟台农博园、中央山地公园、东部新市区海滨、养马岛旅游度假区,还有国际葡萄酒城、昆嵛山景区、龙泉和院格庄温泉旅游度假区。
  城市重要公共设施 烟台老港站区改造项目,借鉴国内外港口改造成功经验,汇集交通、商贸、文化、娱乐、旅游等众多功能,包括年发送旅客500多万人次,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的烟台火车客运站,该区域将成为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城市交流中心,与其南侧的老城商贸区相互依托,激发老城区新的活力。
  烟台山—朝阳街—所城是烟台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轴线,烟台山及灯塔是烟台的标志,山上保留有许多座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朝阳街是烟台近代形成的商业繁华区,是烟台开埠历史的见证;所城里古称“奇山守御千户所”,明朝因海防而建,是烟台城市的发祥地。在这条历史文化轴的东侧是烟台最具魅力的城市会客厅-滨海景区,包括北侧的滨海广场群和南侧的高层中心商务区,展示了“历史的烟台、未来的烟台、开放的烟台”。
  烟台市级行政中心位于岱王山脚下,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一组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型的建筑群。
  烟台市体育公园拥有4万座的中心体育场和多功能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全民健身馆、射击场馆等完备的体育设施;烟台世贸中心建筑群,包括展览中心、会议中心、星级酒店及写字楼,共同组成了烟台滨海新城的新地标。
  
老城区升值:
  新规划靓点多
  近年来,我市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在本次规划展上,海港路、体育馆片等中心区规划,让人耳目一新。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中心区将越发靓丽、光鲜。
  体育馆区片项目位于芝罘区中心区,地块东侧是税务局大厦以及其它居住用地,西临南通路,南侧面向环山路,北临毓璜顶南路及建昌南街。地块北侧设有体育馆;地块南侧,为我市南山公园;周边建有大量的住宅小区。本片区已成为有别于传统商住区的、兼有体育健身功能的烟台市新兴商住小区。该地块未来将建成旧城中心标志性多功能建筑综合体,成为市中心优美的生态体育商住小区。全部场地建设分为三期:首期为商住小区和配套返建游泳馆;二期为体育场及健身场所;三期为城市综合小区,设置部分回迁安置区,同时考虑体育健身场地及酒店办公。
  海港路区片项目西临海港路,北接北马路,为烟台市商业的黄金地段,该地段向北400米范围内即为烟台港码头和火车站,西侧为原良友商厦、美食城和三站广场,南侧为振华商厦、南大街购物城等大型商业建筑,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因此,规划着力打造一个烟台市地标建筑,从形体、功能和规模上积极开挖该港口区域在商业、居住和休闲等功能上的潜力,将该商业区转化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空间。未来,该项目将利用中央下沉广场、步行通道等将整个建筑群分成两期。西向海港路区域,将由三幢塔楼通过裙房连成整体。北靠北马路,南临南洪街,东临洪兴街、光国巷,西临西来巷区域,将由三幢24层的塔楼、两栋24层的公寓塔楼及五层商业裙房构成。并高标准规划建设地下停车车库。
  白石村是我市较早建设的居住小区之一,区内大多为砖混结构楼房,且有许多厢房楼,配套设施不齐,生活环境较差,建筑密度大。该区域今后将变成新式生态居住社区。
  烟台港站区片项目,西起青年路地方港,东至胜利路,南至北马路,北至海滨。规划从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以及建筑风貌、建筑高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充分利用火车站、客运码头及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对现有码头重新整合,取消货运码头,重新调整客运滚装码头、大型国际邮轮码头、旅游和陆岛运输码头、游艇码头的规划布局;对现有的建筑装饰品批发设施实行商业集中化,并与现有城市商业中心相衔接;同时规划设置服务于从业人员的非住宅型的都市中心,形成城市中心街区功能向滨海的延伸和补充,使该区域成为具有高度娱乐性的高层次国际国内城市交流中心。
  所城里保护规划项目,规划定位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中保留了原来的街区风貌,在保留优秀近代建筑的基础上,拆除街区内的违章建筑,进一步完善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全新交通规划:
  让烟台“畅通无阻”
  近年来,我市先后按规划新建、拓宽、改造了滨海南路、滨海东路、连城路、芝罘屯路、塔山隧道、山海路、银河路、空港路等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市区''一环、四横、五纵''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
  我市于2003年8月至10月,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调查。调查发现:近几年烟台道路建设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目前烟台市部分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量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且交通量均集中在一些主干道上,如南大街、北马路、青年路、观海路等,造成这些干道的交通压力过大。部分次干道、支路未能充分起到分流交通量,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的作用,导致部分主干道的交通流量达到饱和状态,进而影响整个路网车辆的运行速度。
  根据调查情况,未来烟台交通将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中心城区道路网三部分进行改造调整。
  我市现有同三高速和绕城高速两条高速公路经过规划中的市区范围。绕城高速既限制了城市用地的拓展,又对城市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影响较大,因此绕城高速将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在其外围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结合现状大外环路的建设,在福山组团西南侧接上大外环路,向北接上八角港疏港公路,向东经过牟平的南部通往威海方向。同三高速在现绕城高速以内的路段现在部分承担城市道路的功能,而且随着八角港的建成,它的过境交通的量将会进一步减少,因此远期也将此改造为城市快速路。
  红旗路、牟黄路、化工南路、山海路、观海路、绕城高速、烟威路、北关大街等将被改造成城市快速路,其中山海路向南通往机场,并新建一条通往八角组团的快速路,八角港区的疏港公路也规划为快速路。
  市区东部格局延伸:

  主打生态牌
  养马岛缔造烟台“夏威夷”
  养马岛位于市区东部,四面环海。岛前海面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礁石嶙峋,惊涛拍岸;西端水深浪小,乃天然良港;东端一片碧水金沙,为优良浴场。具备当今海岛旅游三大要素:海洋、沙滩、绿色,又有泥潭、沙滩、礁石滩一岛三滩独特的岛岸景观。未来的养马岛,将建设成具有独特生态魅力、持续创新力、高科技水准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休闲观光中心地。
  养马岛规划结构概括为:“一环、一带、八区、二十四点”。“一环”,是指环岛而行的观光道路;“一带”,是指横惯全岛丘陵山地的生态绿地,构成了养马岛生态景观的主干。“八区”,是指休闲度假疗养区、民俗旅游区、体育运动休闲区、滨海商业娱乐区、入口形象区、生活区、西部生产观光区、生态公园休憩区;“二十四点”,是指岛内的二十四处景点,每个景点各具特色,极富吸引力。
  根据规划,未来的养马岛将保留孙家疃、马步崖村部分自然村庄及坨子村风貌独特的四合院落,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征的民俗旅游度假村。在赛马场及以东区域可举行赛马、射箭、马术、古式马拉车等竞技比赛,赛马场北侧为马术学校;西侧为养马、驯马场及非竞技性的骑马漫步、赏马的田园牧场。赛马场的南侧海面可进行水上滑板、摩托艇、帆板运动、帆伞运动等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休闲娱乐区以海洋公园、缩微景观园、湿地公园等多种娱乐设施组成。微缩景观园以丹麦童话园、中国古典园、日本枯山水园、加拿大枫叶园、英国自然园、俄罗斯风情园组成,通过缩微景观表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岛上西端最高的西大山和二山两座山体规划为生态丘陵公园;东段山地则形成林间漫步园地,规划山地远足步行线路和日光浴场。北侧海滨利用自然海岸线的特点,分别规划了海中岩礁徒步线路和休闲垂钓基地。

  滨海东路
  打造“黄金岸线”
  莱山区自体育公园以东至养马岛的广大区域,有着优美的海岸线等自然资源和低缓而起伏的地形,,是莱山新城的“前沿地区”。根据规划,滨海东路这一“前沿地带”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中心。我市对滨海东路各段的性质功能、建设强度、建设档次进行了规划,将14.6公里长的“黄金岸线”赋予“生态”与“生活”的主题。未来滨海东路将完善道路两侧配套设施,发挥生活岸线功能,建成设集“餐饮、酒店、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烟台旅游标志性地段。
  本着让游客“吃在滨海路、住在滨海路、玩在滨海路、购在滨海路”的设计理念,整个路段划分为功能相对集中五个大区域:
  区域一为迎宾区,这个区域的背景是体育公园、世贸中心、烟台大学等已经存在和即将建设的功能区,定位为滨海东路迎接海内外来访客人的区域,将作为进入滨海东路的大门,规划设计了周边各个功能区用于接待来访嘉宾的宾馆酒店和娱乐设施。
  区域二为汇集区,这里面向大海并且充满了明朗的气氛。定位为“各种人群汇集的区域”,将规划大规模的综合商业设施、酒店和包罗世界美食的大型餐饮步行街。
  区域三为滞留区,这里有良好的眺望条件和安逸的气氛,定位是“放松和短期居住”区域。规划了众多以休闲放松为主体的旅馆和餐馆,高雅的艺术馆、博物馆、歌剧院,同时还有能让附近居民轻松购物的大商场。
  区域四为呼吸区,通过修整大面积的绿地和水面所形成的生态圈,可以在这里创造一个进行观察野鸟、野外步行和野营等活动的自然环境。
  区域五为享受区,这里东部有面向大海的开朗气氛和以南面的丘陵地带为背景,对于来到莱山区和养马岛的人们,这里是享受“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区域。规划了海上运动中心、购物中心、生活用品市场、餐饮街、游乐园等各种有运动感的设施。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莱山区自金沟寨至烟台大学一带,建设开发已相对饱和。莱山区依山傍海的狭长地带特点,注定了滨海东路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中心

展友对【烟台市第九届城市规划展】的回答

烟台国际展览中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