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 “成本”已成为继企业“制造”本身的第二大制约因素。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提升,使得内地企业的制造优势正在逐步降低,制造业需要正视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考虑应对方式。这无关企业本身的实力强弱,是所有“制造”企业必须了解的困局之一。
据媒体消息报道,联想正考虑将部分PC生产业务从中国等其它地方移至日本,已与日本N E C目前已成立合资企业,同时位于日本山形县的工厂也早就进行了一系列生产作业。联想的制造外迁,是因为自动化生产线的综合生产成本与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差距已经不是很大。因此又回到了“制造”本身的问题,国内自动化生产水平还需不断衍进,需要大力提高各类部件的智能性和科技含量,伺服驱动器的需求是一个 必然,这是一个机遇。
另外还有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代工巨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今年7月份就表示,富士康三年后机器人的使用规模将达到100万台,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取代工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
用自动化生产线来应对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提升,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必然之举。“中国制造”所代表的世界工厂能力,不应只是低廉的人力成本控制,更要是制造能力的先进。只不过反从“成本”更能看清对“制造能力”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