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创新:东莞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不竭动力
创新,已经成为东莞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不竭动力。过去五年,“摸石头过河”难免有磕磕碰碰。未来五年,东莞必将继续大步流星走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向“幸福东莞”高水平崛起的目标迈进。
三十年前,东莞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挺立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市镇村组四级驱动,“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东莞模式。
三十年后,东莞在金融风暴的洗礼中迈开“双转型”的步伐。过去的五年,从产业转型“1+26”配套文件到推动外经贸发展28条,从撤组并村到积分入户,东莞新一轮“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适合东莞未来发展的新路。
在这些探索中,东莞人的创新精神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即将召开的中共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确立未来五年东莞的发展方向。可以肯定,在过去五年“摸石头过河”探寻出的发展道路上,下一个五年,东莞将阔步流星,在不断创新中谋求高水平崛起。
现有产业环节中的先天不足,限制了转型的步伐。以加工贸易起步的东莞,要摆脱其“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填补在研发、设计等环节上长期存在 的空白。在新形势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同样需要新的政策支持。“1+26”政策体系和“八个10亿元”扶持政策,给东莞产业注入一针强心剂。2008年, 东莞正式启动转型升级试点工作。2009年4月,“1+26”政策体系正式亮相。这些政策文件包括如何促进创意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也 包括资助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对于一直被认为“星星满天,独缺明月”的东莞产业而言,这一配套政策的重点之一就在于“着力扶优扶强”。
其后实施的“八个10亿元”政策也重在扶持企业发展。其中10亿融资资金已帮助1430家企业获得贷款548.3亿元;10亿科技创新资金已支 出7.1亿多元;10亿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资金已支持587家企业。为解决中小企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市财政还分别投入3个3000万建立科技企 业、港资企业、台资企业3家信用担保公司,成立了1家风投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38家担保公司。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东莞率先在国内引进港台企业辅导机构,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率先在全国建立来料加工企业 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无障碍通道”,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经营模式、优化企业形态。2008年以来,东莞已有2871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型,东 莞成为全国两个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之一。
在举国上下同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考题时,东莞用这一系列创造性的政策体系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东莞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 44.1%提高到2010年的48.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7.4%提高到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9%提高 到36.2%。
东莞将外来务工人员统一尊称为“新莞人”,在全国创新成立了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近五年来,东莞大幅提高新莞人工资待遇,建立企业工资监控制度、欠 薪预警报告制度和工资垫付制度,仅去年就为10万多名新莞人追回劳动报酬2.1亿元。新莞人与户籍人口同等享受政府的资助性培训政策,安排资金4900多 万元培训了39万人次。
东莞还在全省率先出台非户籍人口积分入户方案和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办法,首次面向全市新莞人公选聘任了团市委专职副书记、市总工会和市妇联专职副主席,录取9名基层企业新莞人担任公务员,提高新莞人政治地位……
(好展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