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展会,最多服务,最深解读,就在好展会!

知识

展览是用来观赏的

时间:2009-09-15   

好展会网】 这两年,以观众的多少来评判展会的好坏,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化的价值标准。而在展览市场,因为观众数量问题引发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为此有的展会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请美女、捧明星,猎奇猎艳,恶炒成风。而参展商因为观众不多问责组展商,要求退展、赔偿,甚至闹上法庭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另外就是媒体,见到展会观众稀少,就武断地推论“遭到冷遇”、“门可罗雀”,以为是抓到了什么大“鱼”。其实,从展览业界的专业角度来看,观众数量并不能决定展会的质量,那种以观众多少论“英雄”的观点不可一概而论。<br>展览是一种带有很强观赏性的文化或经济活动,对普通观众来说,到展览会去采购商品可能只是一种附加值。所以,即使像车展、房展这样极具人气的消费类展会,也没人愿意跟“煮饺子”似的挤来挤去,因为这毕竟不是“赶集”,而是“参观”。像北京曾举办的一些车展,人满为患已近“痛苦”,展览的观赏价值大打折扣,甚至观众想毫无干扰地品味一下汽车文化,享受车展的高雅氛围都成了一种奢望。而展览办到这个份上除了赢利者的沾沾自喜,对观众而言已成为一种恐惧。<br><br>  当然,在参观者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专为洽谈贸易而来。但洽谈贸易恰恰更需要一个能够冷静、详细地观赏、检验及选择商品的氛围,这样才能在洽谈中保持理智,避免失误。而那种人流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展览环境,显然也不是洽谈商所需要的。所以,现在很多展商都将洽谈活动转移到宾馆进行,形成了展览外的第二市场,这也是无奈之举。<br><br>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展会,其吸引参展商的亮点一般都是能够为他们提供商业机会,所以,对于参展商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专业性的观众,尽管这个群体的范围并不大,但却被他们视为是“目标观众”。而那些只是前来看热闹,并没有合作需求的观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聚集到展会的人越多,对他们可能越是一种负担。<br><br>  一般来说,很多习惯于以观众多少来评价展览的人,可能对展览经济的概念还停留在“赶集”的阶段,或者其潜在的心理仍然是以门票的收入来衡量展览是否办得成功。而对于专业性的展览来说,“门票”恰恰不是衡量展览质量的标准,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收门票,对此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国外一些成熟的组展机构,在组织展览时往往都将主要精力放在邀请专业观众上,并且不惜提供各种方便以及优惠条件,甚至限制“无效观众”的参观,以保证前者的观赏质量和洽谈效果,这也是体现组展商及展会专业水平的标准。<br><br>  展览最早的功能是用来观赏的,只是后来被我们加上了太多的功利目的,以至现在的展览已经越来越像一种商贾叫卖的“亚市场”,甚至连展台也不再叫“展台”,而改称为“摊位”;“看”展览也就成了“逛”展览了。悲哀!<br><br>
(好展会网  )
免责申明:
1.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
2.信息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对信息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做任何保证。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方式qq:2119739037。